大学生创新实践的心得

时间:2023-10-27 11:09:28
大学生关于创新实践的心得

大学生关于创新实践的心得

  导语:一成不变容易导致僵化思维。我们应该学会用创新思维来思考问题。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大学生关于创新实践的心得 ,欢迎阅读。

  大学生关于创新实践的心得1

  在11月21日,学校组织了新时期法治思维与法治风尚、创新理论与实践的两项专题讲座,在全天的学习中,我对创新理论与实践专题更为感到兴趣,我对这专题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通过学习,我对创新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这里,我结合本职工作浅显地谈谈这项专题的心得:在本职工作中培育创新思维,重点要抓住三个方面。

  一、要善于发现问题

  在我们的工作当中,或多或少都存在问题。有问题不要紧,关键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认识不足。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才能为创新思维提供素材,创造“入口”。

  发现问题,最主要的是增强观察能力。一是要善于从高处着眼,看一看你的工作计划、方针、指导思想是否对路,是否符合上级要求,是否符合社会发展方向。二是要善于从低处观察,看一看你的工作是否符合实际,是否符合民意,群众是否乐意接受和执行。三是要善于在过程中追踪,看一看工作过渡、衔接等是否畅通高效,措施能否有效落实兑现。这样一来,问题就不难被发现。

  二、要掌握最基本的方法

  要做到创新思维,还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加强训练。

  第一,加强学习,注意训练。在当今社会,不论你从事什么工作,学习已成为人的第一需要,一刻不学习、不进步,就面临被社会淘汰的危险。要做到创新思维,就要加强学习。同时,在学习的基础上,注意加强思维方面的训练,开发自己的智力。平时,在工作当中遇到

  问题,要养成经常问自己“到底应该怎么办?”的习惯,从而给自己思维施加压力,使思维保持在灵活状态,一旦注入要素,就能确保正常运转。

  第二,对自己的工作要经常系统思考。系统思考是指从全局性、层次性、动态性、互动性等方面综合考虑问题的一种方法,系统思考将引导人们产生一种新的思路,使人们从复杂细节中,抓住主要矛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借鉴比较,寻找启发。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没有孤立存在着的事物。我们要善于从此事物联想到彼事物,在历史和现实之间移位,在时间和空间上转换,在物与物之间寻找桥梁,在事与事之间搜寻纽带。找到了联系,认识了共性,我们就要结合本职工作实际,进行借鉴比较,启发自己的思路,去创新求解。

  三、要勇于付诸实践

  创新思维作为一种思维,从根本上说,还停留在认识的层面。如果没有实践,那么再好的思维也是空中楼阁。只有把创新思维与创新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把工作推向一个新层次、新水平。在实际工作当中,能指出工作中弊端的人不少,但亲自去付诸实践的人却不多,他们缺乏实践的勇气和对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所以,在竞争时代,我们迫在眉睫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增强敢于创新、敢于实践的勇气,不断开创本职工作的新局面。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思维作为意识的范畴,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又反作用于实践。我们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工作效果,思维方式对了,即使工作遇到困难,往往也会“柳暗花明”;反之,机遇和条件再好,有时也会陷入“山重水复”。教学改革工作千头万绪、复杂多变,我们的思维同样需要灵活多样、与时俱进。

  大学生关于创新实践的心得2

  时光飞逝,转眼间创新实践已经有一年了。回顾这段创新实践的日子,真的感慨万千,有辛酸,有喜悦,当然更多的是收获啦。在这期间我最大的收获是:第一,通过实践真正觉得自己可以做些什么了,从实践中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第二,通过自我学习和老师的帮助,加强了我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设计创新精神;第三,在创新实践过程中,我学会了在学习中创新,在学习中成长。

  创新实践项目,体现在两个词上面。一个就是“创新”,另一个就是“实践”。创新对一个国家来说显得极其重要。创新贯穿于人类发展的任何时期、任何角落,它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社会发展的枢纽、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加速了社会的进步,丰富了社会的财富。一个国家只有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国家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在新时代中,各行各业都在飞速发展,如果没有创新精神,是难以适映现代社会的。所以说,勇于创新是大学生应具备的新形象。实践也很重要。有了新方法,不去实践,也只是夸夸其谈,毫无实际意义。学校之所以重视我们大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就是想让我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将新的创意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样有利于我们良好素质的培养。同时,我们创新能力也得到更好的发挥。而且,我们能在实践中得到真正的知识,只有你亲自做了,体验了,才会有新的感受,“绝知此事要躬行”也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说,重于实践也是大学生应具备的新形象。

  我们的课题是关于光伏切割废液,我是一名学习精细化工的学生,当然面对最多的就是研究,实验成了我们的必修课。说到实验,那就是一种实践,自己动手,亲身经历。在大一大二的时候,都是一些基础课的学习。刚开始进行项目的时候,因为实践能力的欠缺,起初做起事来总是笨手笨脚,也觉得挺辛苦,不过在老师和同学的的关心和帮助下不断进步和成长。于是我决定就算再苦再累我也要坚持下去,后来反而觉得轻松了许多。通过虚心请教,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解决了很多专业上和技术难题。

  “理论来源于时间,理论最终用于实践”,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实践的重要性。通过平时书本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带着自己的疑问去学习了解制作设计塔板、精馏分离提纯等有关方法。在这次实践中都得以解答,并进一步让我深刻地理解、体会和证明了理论知识,让自己有了深刻地记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身为一个大学生,应以学业为重,学习就是首要任务。学习学不好,事情也很难做好。大学生不仅要读好书,还要行万里路,从实践求真知,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我坚信,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从中获得的实践经验使我终身受益,并会在我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得到印证,我会持续地理解和体会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期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来,充分展示我的个人价值和人生价值,为实现自我的理想和光明的前程而努力。

  大学生关于创新实践的心得3

  就两天的时间,我能设计出什么样的机构呢?感觉时间太少了,再说了这设计有什么要求?既然是机构创新设计我是不是该多留意生活中一些用机构实现某些运动的产品。想起来去年暑假给蔬菜喷农药,平均一个周至少有三天要背着那个有两根细细的带子的喷壶,背带随着使用次数卷曲了,勒得肩膀生疼,右手还要不停的摇动。如果可以设计一个不靠人力移动,喷管不用手摇动,同时喷管自动伸长、旋转,可以自动搅拌农药。也许还可以实现无人监测自动喷洒,当农药完了或者出故障时产生报警信号……这思绪只要一开始就不可收拾了。想来,就这个想法要实现机构的运动要求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单个构件总共有六个自由度,多构件组合然后可以实现复杂的运动,似乎只要用得到机构的地方都可以利用各种机构实现相应要求的运动。但是,实际的机构需要有市场,并且需要考虑实现复杂运动的成本。那些都是后话,最重要的是,我在这空想,设计出来的机构肯定是停留在理论上的,实际运动能够实现要求吗?这学期学习了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基础,利用Solidworks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并可以实现机构的运动,那我们这个实验有必要吗?其实,就比如曲柄连杆机构的死点,最初应该是在实际的运动中被发现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些设计也许实现有构思再经过实践来验证的,有些设计是在实际的应用中不断发现问题,从而提出解决办法的,不断完善以适应人们的需要。

  时间渐渐逼近,我专程跑到图书馆借了几本资料,疯狂的翻阅着,希望能够从别人的设计中得到一点启迪,希望看了一些典型的机构会联想到生活中的某些地方可以运用。最终初步确定了一个方案。

  持续着我的紧张状态,实验开始了。看到段老师的一瞬间,紧张的心情缓和了。讲课时随和的气氛,开篇关于创新的理论、关于创新的典型人物(爱因斯坦、爱迪生)、实用性理论常识(关于招聘)、不同文化(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化)对创新的影响、教育模式影响创造等,内容丰富也不显单调冗长,同时能够紧扣课程学习。听着这些层次分明,能够引起我的兴趣的内容,紧张感慢慢消除了。处于紧张的状态怎么创造,再说即便只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过分紧张也不会带来什么好处的。

  段老师在教学中,宽严有度,宽严的范围有区别。不是一味的放纵,也不是使劲地紧绷着我们的神经。这是一种能够为创新创造提供适宜氛围的教学方式,这一种方式容易产生产生创意。在一定的积累基础上,悉心观察生活,勤于思考,才能够有所创新。

  进入实际操作环节,首先熟悉实验台上已有的机构,观察构件的连接,拆卸已有机构,拆卸过程就是一个反组装的过程。拆卸能够为我们后面的组装减少一些摸索的时间,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我们小组进行设计组装的过程中,能够分工合作,这样可以有效利用时间。在本次设计过程中,我做的不好的地方是,与其他组员的的沟通交流不多。这样不利于团队合作,毕竟多一个人的思想能够为设计多一点思考出路,即便提出的想法是不合理的,因为也许其他人能够从不合理的想法中得到更好的思路。

  在段老师的安排下,我们有机会参观学习学长的毕业设计作品。印象最深刻的的是一个“分拣机构”,当时听了学长介绍各部分的作用和实现条件,我也了解了分拣需要根据物品的不同属性,比如说质量、材质、颜色等。惊叹之余,了解到这些复杂的控制程序是图形化的程序,难点应该是在设计和线路的连接上吧。

  随着理论的学习,实际的操作,实践前的疑问慢慢解开了。机构创新实践能够在实际情况下模拟构建运动的受力,死点位置,是仿真软件所不能够实现的。同时实物模拟机构的组合及运动能够避免实际生产中不必要的成本浪费。

  前期所学的理论课程知识得到了深化及实际运用,最重要的是培养了我对机构创新设计的兴趣。为此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锻炼机会,感谢段老师的用心培养,感谢为这门课程的创建及完善付出过的老师、亲自经历过的学长。

  我相信,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总结利于成长。

《大学生关于创新实践的心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